項目 (2024-25)

學校行政與管理專業發展課程
課程旨在支援有志晉升為首席學位教師(PGM)、高級教育主任(SEO)及高級小學學位教師(SPSM)等領導崗位的資深教師。課程獲認可為教育局優化晉升培訓要求中選修部分的指定課程,對象為在職的高級學位教師(SGM)、小學學位教師(PSM)及具經驗的教學人員。
課程透過講座、工作坊及學校參訪等形式,培養參加者於學校管理、領導才能、師友指導及同儕支援方面的能力。內容涵蓋學校行政、課程領導、學生支援、教育政策,以及校園法律議題等,亦鼓勵個人反思、創新思維與回應當代發展趨勢,例如人工智能於教育中的應用及文化多樣性的議題。
課程由教大學者、資深校長及業界領袖共同參與設計與教學,促進策略性思維及跨校專業聯繫,全面裝備未來的學校管理人員,有效應對香港教育體系日益轉變的需求。

新任校長專業發展課程
- 本課程由教育局委託、香港教育大學於2024/25學年承辦。作為政府、資助、津貼及直資學校新任校長為期兩年的必修培訓課程之第二年內容,課程旨在從全球視野加強校長的領導能力。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系統化的領導與管理策略課程、與資深領袖對話的領導論壇,以及參訪企業及非政府機構,以了解跨界領導實踐。這些經歷讓新任校長能從現實環境中汲取啟發,應用於學校管理之中。 課程最後設有反思式總結環節,透過小組匯報整合所學,並探討對學校發展的啟示。整個課程著重互動與實踐導向的學習方式,致力培育具前瞻視野與實效的學校領袖,推動香港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教師身心健康課程
本課程由教育局委託,於2023/24學年開辦,旨在促進教師的整全福祉與提升工作效能。課程設計多元,提供一系列具針對性的工作坊,全面支援教師的身心健康。
參加者可選擇報讀由日本粉彩和諧藝術協會認證的「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課程」,透過藝術創作紓緩情緒,促進內在平衡與放鬆。表達藝術治療工作坊則為教師提供一個安全空間,藉由創意表達探索自我,處理壓力、焦慮及哀傷等情緒,促進個人成長。
瑜伽工作坊則著重壓力管理、心理韌性及正念練習,促進身心同步健康。另設有網上瑜伽課程,教授呼吸技巧及姿勢覺察等實用方法,協助教師將身心健康實踐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課程從情緒、心理及身體三方面全面支援教師,致力建立健康、正向與可持續的專業生活模式。

在職副校長領導培訓課程
本課程旨在加強本港政府學校、資助學校、津貼中學及直資學校中具經驗副校長的領導能力。課程由教育局委託,並由香港教育大學承辦,透過兩大核心部分,連繫理論與實踐。
參加者將獲安排到企業或非政府機構進行為期三至四天的觀摩實習,深入了解非教育界的領導實踐與管理模式。隨後,透過系統化的課程內容,反思創新領導、策略性領導及變革管理等理論與應用。
在交流與回饋環節,參加者將分享個人的學習成果及應用計劃,並獲取課程團隊的專業意見及同儕的回應。這項創新模式促進跨界視野,提升副校長的作為領導的自信,並培養具前瞻性與道德素養的領袖,以推動學校持續發展。
課程最後設有全界別的公開分享會,展示具影響力的實踐經驗,推動教育界的知識交流與專業成長。

優化晉升培訓核心課程-領導能力的反思和實踐
本專業發展課程為教育局所規定的晉升培訓要求中之核心部分,由香港教育大學設計,旨在支援有志成為學校領袖的教師——例如高級助理學位教師及教育主任——發展關鍵的領導能力。
課程以轉化型領導理論為基礎,融入 VIA 性格強項及 Belbin 團隊角色評估等工具,促進參加者進行自我反思及提升團隊建設效能。透過探討不同的領導風格、溝通策略及師友指導技巧,參加者能深入了解團隊管理之道,推動學校持續發展。
是次工作坊契合政府加強學校中層領導的政策方向,並為教師日後承擔更廣泛職責與角色作好準備,發揮承上啟下的領導作用。

‘i-Journey’在職教師帶薪境外進修計劃
作為「i-Journey」在職教師帶薪境外進修計劃的一部分,本團隊為兩個度身訂造的課程——「評估素養」(A7)及「自主學習」(A9)——提供專業支援。每個課程均涵蓋香港出發前的準備、海外考察及駐校實習、以及回港後的統整與校本項目實踐。課程團隊透過系統化的學習課程、持續的專業導師支援及指導,協助參加者掌握全球視野、進階研究技巧及實用教學策略。
參加者將獲支援設計、優化及推行具影響力的校本發展項目,重點在於將海外經驗有效融入本地教學實踐,以促進教與學的提升。成功的實踐例子將於更廣泛的教育界分享,推動香港學校的持續專業發展及教育創新。

「啟迪創建型領袖」科主任培訓課程
- 本培訓計劃聚焦於突顯學校具成效的創建舉措,洞察校園環境的轉變並作出相應調適,進一步透過跨校交流與協作,以及善用大灣區計劃的機遇,深化學習社群之間的連結與專業實踐。項目旨在建基於以往的成果,提升應變能力,積極連結外部資源與夥伴,共同推動持續發展,營造充滿動力的教育環境,啟迪及培育新一代領導人。

幼兒音樂才能班
- 本課程旨在豐富兒童卓越的音樂聽覺敏感度和天賦。課程特別強調音高敏感度的培養。透過團體活動,學生將提升基礎音樂敏感度,培養絕對音感能力,並展現基本的鍵盤技巧。

大學成功學術英語寫作課程
- 這門密集課程為高中學生提供掌握英語學術寫作的基礎技能和策略,這是大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互動式講座和小組討論,學生探索學術英語的句法細節,擴充學術詞彙,並學習撰寫條理清晰的英語論文、報告和研究論文。

為基層小學生提供人工智能啟動的適應性學習
- 為了解決補習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問題,這個項目為基層小學生提供免費平台,具備人工智能生成題目功能以支持學生的適應性學習。學生可獲得中文、英文、數學和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習內容。透過這個平台,學生能夠鞏固這些科目的學習,並通過在學習中使用人工智能來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該平台的功能在2025年學與教博覽會上進行了展示,團隊還展示了他們最新開發的人工智能驅動機器人,該機器人能提升學生的溝通技巧。

內地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
- 本工作坊為來自中國內地的中學英語教師提供必要技能,幫助他們為學生準備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英語科。工作坊涵蓋閱讀、寫作、聆聽和說話卷的考試內容和評核準則,並為教師提供在其教學環境中有效教授這些考卷的策略。
影子評估:運用尖端項目反應理論預測小學生的英語成績
- 這個持續進行的項目旨在使用先進的項目反應模型來準確評估主流學校小學生的英語成就。本研究將模擬影子評估及其前因,以預測學生的英語成就。研究結果可為學校的評估實踐和家長在校外支持子女學習的策略提供參考。